要说是腾讯游戏害了多少青少年,是片面的看法,没有腾讯游戏,其他氪金游戏可能会坑走青少年更多的钱。这款游戏在怎么好,最后还是生于腾讯、死于腾讯,自从《斗战神》量子工作室撤离之后,整个游戏就开始变成圈钱的游戏,先后推出了VIP制度、充值奖励、非平衡性道具,这使得《斗战神》游戏进入了默契,在加上剧情偏离眼中甚至常年不更新,最后导致游戏彻底烂尾。
1、如何评价腾讯游戏?
谢邀。腾讯的大型游戏,留给多数玩家的印象,往往离不开抄袭,但是抄袭这个界定方式,多年来一直是个难题,我们是模式模仿,而不是内容抄袭,法律定性很困难。腾讯这么多年来,确实走过弯路,也考模仿推出过不少新品,但说所有作品都是伪原创,我觉得从产业角度看,对如今的腾讯而言已经有些不公平。枫叔无意给腾讯洗白,从自己这16年从业经历谈谈一些看法吧,
最开始的时候,腾讯就是业界毒瘤,你肯定觉得我说的话更重,但十多年前确实如此。在腾讯运营游戏的最初,马化腾是专门到盛大网络找陈天桥喝茶的,目的就是学习海外游戏产品引进和代理,因为那时候腾讯根本没有开发人才,学不了网易,只能先从运营代理介入这个领域,后来,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,腾讯大规模进军游戏产业,这时候它做了很多同类型热门的作品仿品,大有什么火了抄什么的味道。
这和当时环境有很大关系,那时候游戏市场没有所谓的三巨头,整个行业都是爆发点,大概2004年左右,中国准备上市的游戏有上百端游,而且分属不同公司,竞争激烈也百花争鸣,很多好产品分属不同公司,比如CDC集团的热血江湖,9YOU的劲舞团劲乐团等,但那之后几年,腾讯开始见谁家哪个游戏好卖,就开发同类型的做法,引发过公愤,
当时业内龙头期刊《计算机世界》曾经一期在封面做主题,打上了“狗日的腾讯”标语,可想而知那时候大家对这种做法的态度。回到现在,如果说腾讯还在抄袭,显然有点不和适宜,现在的腾讯基本垄断二分之一的市场,做游戏早就不需要谁火了抄谁了。你可能会说PUBG,但不难发现腾讯做法不同了,从以前看到抄,变成了先买股权,获得授权,然后出手游移植,然后再抄但从《无限法则》来看,这款作品的口碑比PUBG都高,为什么?因为腾讯现在有了很多人才,很多运营和开发经验,它往往可以化腐朽为神奇,在热门模式上加入自己的经验内容,二次创新,从而得到比原有作品更好的推广效果,
2、腾讯游戏手游怎么赚钱?
手游大概有这么几种赚钱方式,以王者荣耀为例:1.代练代打,上星收费(不提倡,影响游戏平衡,但是确实容易赚钱)2.去别的软件平台开通陪玩,如比心约玩平台,一局一般有1-10元不等,看有没有人联系你玩3.做主播,可以做游戏主播,娱乐、技术型都可以。缺点是王者荣耀主播挺多的,国服也很多,但大红的不多,优点是红起来赚钱最多,在各大平台可以做签约主播,
另外,游戏都有寿命时间的,观众会随着时间和游戏本身热度变化。4.转移号,转移号是指只转移游戏内的所有区服所有角色,不是交易游戏账号。通常衡量一个账号价值的标准有这几个:皮肤数量,英雄数量,金币数量,铭文碎片数量,钻石数量,荣耀水晶数量等等,其中尤其稀有的皮肤和荣耀水晶最为被玩家所看重,当然如果是有很稀有的英雄的话,也会吸引到一些玩家,比如已经绝版的艾琳。
3、腾讯游戏真的是十恶不赦吗?
其实腾信是偷换概念,电子游戏冲值本质是一种赌博和诈骗,并且比一般赌博的金额还厉害的多,不是12岁不能冲值,而是电子游戏就不准充值,充值过关就跟赌博没有什么区别?诱骗青少年心冲值,这也是一种诈骗,等于披着合法的外衣进行赌博和诈骗,国家应该立法禁止游戏充值,禁充值限制游玩时间成瘾,网络游戏具备毒品的成瘾性和精神依赖性,全国人民呼吁国家尽快将其纳入精神毒品目录。
严厉打击封杀,决不能搞“谋财害命式”所谓的“发展”。受到侵害的人都去告他,网游公司当赔偿:上瘾粘度植入的网游,就是精神鸦片,这和无植入上瘾机制的游戏不同,属于产品特殊侵权,建议检察院介入,发起全国赔偿诉讼!理:成年人已经迷失在网游中,网游祸害,像德尔塔病毒一样,肆虐蔓延,个案沉迷者是家庭的事,几亿沉迷者就是国家的事。